查看都兰县旅游地图 都兰县地图全图——都兰县地图全图高清版
新功能:点击都兰县全屏地图,可以放大地图“全屏”查看哦!
都兰县(都兰)地图,电子地图,交通地图
都兰地图 都兰县概况
都兰县境内草原辽阔,水草丰美,有可利用草原面积2331.3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9.35%,主要牲畜有绵羊、山羊、牦牛、骆驼等。还栖息着岩羊、黄羊、盘羊、藏羚羊、野驴、野牦牛、白唇鹿、马鹿、狐狸、雪豹、熊、黄鸭、猞猁、石貂、沙狐、鹅喉羚、天鹅、黑颈鹤、雪鸡、石鸡等四十多种野生动物,其中国家级一、二类保护动物16种,青海省级一、二类保护动物24种。珍稀的林木品种主要有千年原始柴达木圆柏和野生的原始青甘杨及有“活化石”之称的荒漠原始梭梭林等。另外还有黄芪、大黄、羌活、雪莲、麻黄、锁阳、茵陈等各类中藏药材可供开发利用。1993年原国家林业部批准设立了都兰国际狩猎场,吸引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墨西哥、西班牙、丹麦、荷兰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批国际狩猎者前来都兰狩猎探险,累计创汇140余万美元。 都兰县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认真落实“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全面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特困人口生活、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城镇职工失业、工伤、生育、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建立,农牧区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实施,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2010年,全县参加城镇养老保险职工2685人,发放养老金739.84万元,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参加农牧区养老保险2.6万人,参保率70.6%。坚持把就业再就业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加强对零就业家庭、“4045”人员的就业援助,强化对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引导,就业结构性矛盾有所缓解,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建设经济适用房738套,配建廉租房474套,城镇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 都兰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从县境东起夏日哈,西至诺木洪200余公里线上,分布着近千余座古墓葬和古遗址。至目前从吐蕃墓葬出土的丝绸品130种,还出土了汉代中原地区制造的漆器、金银器和古罗马金币、波斯银币及来自西亚和中亚的金银器、彩色玻璃珠和铜香水瓶等,这些文物见证了都兰的历史和都兰早期的地位和作用。吐蕃墓群、吐谷浑遗址与自然风景相得益彰,人文景观相映成趣。鲁丝沟唐摩崖石刻气势恢弘,自然形成的岩石人物栩肖图景怪石相依并济,景象为世人惊叹。著名的香日德班禅行辕隐落于绿洲丛林之中,香火缭绕。境内最大的淡水湖,清澈见底,裸鲤群游。世界罕见的贝壳梁、海虾山印证了亿万年前大海和柴达木盆地的变迁。 都兰县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和活力。累计投入资金2.6亿元,建设通村公路986.7公里、矿山道路71.52公里,硬化村级道路539.5公里,以国道为主干、以省道为骨干、以县乡道路为支脉的公路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县城至沙柳河博强矿点、大格勒至金辉35千伏输电线路和察苏变电站至海寺、白石崖等地区10千伏输电线路已建成,宗加镇110千伏送变电工程正在加紧建设。相继建成7个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一批工程水利、农牧区人畜饮水项目,水资源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切实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力度,全面推进重点林业工程建设,完成“三北”防护林8万亩、防沙治沙林5000亩、重点公益林造林1.85万亩、退耕还林14.5万亩。 都兰县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积极推进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枸杞、马铃薯“一红一黄”为主的特色种植业,着力培育壮大优势产业。2010年,全县特色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2万亩,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40.3%。积极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牲畜存栏总数由“十五”末的46.3万头(只)增加到110万头(只),出栏率和商品率达到45.3%、37%,较“十五”末分别增长9个和7个百分点,畜牧业生产逐步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积极培育扶持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立农牧民专业合作社86个,入社群众1130人,进一步提高了农牧民抵御市场风险、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把发展壮大劳务经济作为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渠道,着力加强劳务技能培训,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累计完成劳务输出2.83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7995万元。 都兰县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累计投入资金1.02亿元,实施农牧区寄宿制学校建设、农村校舍维修改造、校舍安全等基础设施项目,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全面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全免费。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撤并33所办学规模小的中小学校,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县、乡(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6.9%和98.08%,城乡群众就医条件明显改善。全面落实“少生快富”和“奖励扶助”政策,积极做好优生优育服务,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1.96‰以内。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建成无线电视转播台7座,调频广播发射台1座,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由“十五”末的53%和49%提高到90%和87%。 都兰县矿产资源富集,是全省十大资源县之一。现已发现煤、铁、锰、铜、锂、锌、铅、金、镁盐、钾盐、石墨等矿种47种,其中有大型矿床3处,中型矿床6处,小型矿床28处,矿点179处,硅灰石储量居全省第一。全县旅游资源丰富,古文化遗址主要有夏日哈河北遗址、英德尔将军墓、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热水古墓群、科肖图古遗址、香日德烽火台、巴隆塔温他里哈古遗址、诺木洪塔勒他里哈遗址(诺木洪文化)等;自然景观主要有鲁丝沟岩画、曲日岗考肖图千年古柏林、香加考肖图夏日冰瀑、香加巴哈莫力岩画、香日德绿洲农业、巴隆阿拉克湖、诺木洪贝克梁、芦苇滩;人文景观主要有热水龙玛日寺、曲日岗寺、沟里寺、香日德班禅寺、都兰国际狩猎场及蒙古族、藏族风情等,久远的历史,深遂的文化不仅极大丰富了都兰县的旅游资源,同时也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十一五”以来,都兰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抢抓机遇、锐意进取,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国民经济快速增长。2010年,全县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67亿元,较“十五”末增长2.69倍,年均增长15.9%;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一、二、三产业比重由“十五”末的35.8∶35.1∶29.1调整到25.3:41.7:33;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700万元,较“十五”末增长4倍,年均增长32.3%;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6亿元,较“十五”时期增长100%;完成工业增加值3.75亿元,较“十五”末增长2.15倍,年均增长30%;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亿元,较“十五”末增长1.78倍,年均增长15.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123元,较“十五”末增长1.55倍,年均增长20.6%。 都兰县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南隅,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全境可分为汗布达山区和柴达木盆地平原两种地貌类型。戈壁、沙漠、谷地、河湖、丘陵、高原、山地等地形依次分布。境内有沙柳河、托索河、察汗乌苏河等大小河流40多条。属高原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均温2.7℃,年降水量179.1毫米。 相关资讯 |
上一篇:都兰县地图 | 下一篇:察汗乌苏镇 |